美国《GENIUS法案》的正式生效引发连锁反应。这项包含严苛条款的新规直接关闭了沃尔玛、亚马逊等零售巨头通过稳定币优化支付成本的通道,预计将导致企业年损失超280亿美元。与此同时,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的开放政策正成为受困企业的突围方向。
美国参议院最新通过的《GENIUS法案》修正案明确禁止非金融上市公司发行稳定币,除非通过金融风险与数据隐私审查。法案新增三项核心限制:发行主体资质、100%美元资产锚定要求,以及针对市值超500亿美元企业的强制年度审计。这一突变直接冲击了沃尔玛和亚马逊等企业的支付战略——原本通过稳定币可将2%的信用卡支付成本压缩至0.3%以下,按2025年预期销售额测算,两家巨头每年将错失280亿美元的成本优化空间。
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构建了创新友好型监管框架。条例聚焦支付工具本质,通过明确四类"受规管活动"为非金融企业保留通道。京东等企业已在港开展实践,测试显示其稳定币方案将跨境支付成本从6%降至0.0001%,周期从3-7天压缩至秒级。对于千亿美元级贸易规模企业,年损耗可减少超60亿美元。
香港制度虽开放但要求严格:发行人需缴纳2500万港元储备金、支付11.3万港元年费,并保障用户免费赎回权。对于暂不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,专家建议通过技术赋能、资源对接或场景整合参与生态。当前美港监管分化背景下,系统性提升合规能力成为企业构建可持续策略的关键。
这场监管博弈正在重塑全球支付格局。当美国通过《GENIUS法案》筑高壁垒时,香港的开放政策不仅为受困企业提供解决方案,更可能影响未来全球稳定币监管的走向。企业需要快速适应这种分化环境,在合规框架下寻找最优生存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