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alaxy Ventures最新研究报告显示,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在经历18个月回调后正加速扩张,预计2025年底将突破3000亿美元,2030年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。这一增长主要由新兴市场储蓄工具、跨境支付解决方案及DeFi高收益产品三大趋势驱动。
阿根廷、土耳其等通胀高企国家正推动稳定币作为硬通货替代品。数据显示,阿根廷加密应用持有4.17亿美元资产,占该国M1货币供应量1.1%。Castle Island Ventures调查表明,47%用户将"美元储蓄"列为首要使用场景。Rain、RedotPay等稳定币结算卡服务商通过Visa/Mastercard网络,使本地商户可直接消费链上美元资产。
Artemis报告指出,B2B稳定币支付年化规模已超1000亿美元,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间增长达4倍。相比SWIFT系统1个工作日的结算周期,稳定币实现了实时跨境转账。纽约梅隆银行等机构正成为主要资金托管方,推动传统金融基础设施与区块链的融合。
Aave、Maker等协议持续提供5%-10%的美元计价收益,显著高于美国国债。Galaxy分析认为,DeFi基础利率与加密市场杠杆需求正相关——当Ethena等新项目出现时,担保借贷需求推高整体收益率。目前稳定币发行方已成美国国债第12大持有者,Circle持有的530亿美元超短期美债占比其USDC储备87.5%。
这种转变正在重塑全球信贷格局:新兴市场银行存款流向美债市场,区域性银行信贷创造能力被削弱。若稳定币规模达1万亿美元,相当于抽离3.3万亿美元传统银行信贷潜力。美国《GENIUS法案》可能推动代币化存款发展,而Tether等发行方或转型为非银贷款机构,形成新的资产管理渠道。
分析师指出,这场变革本质是2008年后"银行向非银机构转移"趋势的延续。随着链上收益率"有效前沿"的形成,稳定币正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关键桥梁,其对货币政策、金融稳定的影响将持续显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