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密社区近日爆发一场罕见论战,Solana创始人toly与Base创始人Jesse Pollak就Zora平台创作者代币的"基本价值"展开激烈交锋。这场辩论不仅涉及Web3内容变现的核心逻辑,更折射出公链生态对创作者经济的不同战略布局。
事件始于Del Complex研究员Sterling Crispin对Zora的尖锐批评。作为Base生态链上社交平台,Zora通过代币化用户内容帮助创作者获利,但Sterling认为其本质仍是"流动性极低的垃圾币",并以Pump.fun上ERC20代币普遍归零为例佐证。
Base创始人Jesse Pollak立即反驳,强调"内容具有基本价值",并指出将Zora与Pump.fun混为一谈是逻辑谬误。这番表态意外引发Solana创始人toly的介入,他在X平台嘲讽道:"Zora代币持有者能分享创作者未来收益吗?"
双方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拉锯战:
1. 价值锚定:Jesse坚持内容如艺术品般具有内在价值,toly则要求证明代币与现金流的具体关联;
2. 市场行为:toly质疑创作者抛售代币是否意味着"低于基本面",Jesse解释为动态博弈过程;
3. 生态立场:toly突然"倒戈"称meme币本质是数字垃圾,与其长期推广Solana生态meme币的形象形成反差。
处于风暴眼的Zora代币$ZORA月内暴涨883%,链上数据却显示异常:
- 币安合约交易量达现货16.4倍
- 缺乏大额链上交易记录
- 单日新增创作者超1.2万人
分析师指出,这种"CEF主导型拉盘"与Jesse主张的"内容价值支撑"形成微妙对照。
这场辩论最终以Jesse的"OK"草草收场,但暴露了加密行业对创作者经济的根本分歧。当Solana的娱乐化路径遭遇Base的"价值回归"叙事,公链竞争的维度正从技术性能转向经济哲学。正如链上数据不会说谎,市场终将对两种模式作出裁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