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右翼对恢复制造业岗位的执着,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,以及普遍存在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,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人类心理机制?进化心理学研究显示,这种反对自由贸易的倾向根植于人类漫长的进化历史。
进化心理学指出,人类大脑形成于部落间资源竞争的环境。特朗普"贸易逆差等于资金损失"的言论,正是这种零和思维的典型体现。当交易对象变为外国人时,人们会本能地将互利行为误解为"被占便宜"。数据显示,2018年特朗普关税使美国家庭年均多支出419美元,但心理偏见仍使保护主义政策获得支持。
美国仅8%劳动力从事制造业,但保护主义者仍执着于拯救这类岗位。进化心理学解释为:人类大脑更认可生产有形物品的劳动价值。在狩猎采集时代,制作工具、建造房屋的贡献直观可见,而现代服务业的价值则显得抽象。这种认知偏差导致人们高估制造业的经济占比,实际上美国服务业已占GDP超80%。
约拉姆·哈佐尼等学者提出的"贸易破坏忠诚纽带"论,反映了进化形成的群体认同机制。研究显示,布什政府钢铁关税反而导致相关行业损失16.8万个岗位,超过钢铁业就业总数。但进化形成的部落意识,使人们更关注"拯救同胞工作"的象征意义,而非整体经济效益。
理解这些进化心理机制,有助于我们超越本能反应制定经济政策。当前需要的是适应服务型经济的培训体系,而非徒劳地复活制造业神话。正如经济学家共识所示:贸易壁垒保护的只是心理舒适区,而非真实的国家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