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6日,随着Robinhood宣布为欧洲客户推出美股代币化服务并计划开发自有Layer2网络,股票代币化这一概念再次成为市场焦点。这一动作被视为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融合的重要里程碑,但距离实现"人人可买美股"的无门槛愿景仍面临多重挑战。
目前全球监管催生了两种主流股票代币化模式:以Backed.fi为代表的现货代币化,以及Robinhood采用的衍生品模式。Backed.fi发行的bTokens通过1:1抵押真实股票,在列支敦士登法律框架下实现合规;而Robinhood则基于MiFID II法规,将代币设计为追踪美股价格的衍生品合约,用户无法提取至外部钱包。这两种模式分别代表了开放金融与中心化平台的差异化路线。
股票代币化最直接的价值在于解决新兴市场的金融准入问题。数据显示,东南亚和拉美地区仅5%-15%用户能直接投资美股。通过代币化,用户仅需智能手机即可24/7交易美股,无需满足传统券商的资金门槛。Backed.fi等平台已实现代币在DEX的自由交易,而Robinhood则通过封闭系统优先保障合规性。
尽管前景广阔,当前代币化股票仍面临流动性碎片化挑战。链上10万美元交易就可能产生1%以上滑点,远逊于传统市场。此外,预言机在休市期间的价格准确性、智能合约安全风险以及公司行动(如拆股分红)的链上处理等问题,都需要更成熟的技术方案。
行业观察人士指出,Robinhood的入场标志着股票代币化从小众实验转向主流尝试。未来一年,流动性争夺、监管框架完善以及可组合性应用将成为三大发展主线。若加密生态能攻克当前瓶颈,股票代币化或将成为打破全球金融壁垒的关键拼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