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美国互联网券商Robinhood推出股票代币化产品,在Web3领域掀起热议。然而业内人士分析指出,该产品本质是传统金融衍生品的区块链包装,技术突破有限,更多是抢占RWA(真实世界资产)概念风口的营销策略。
目前股票代币化主要存在四种路径:合成资产依靠加密抵押与预言机定价;合成封装(Robinhood采用)实为机构背书的衍生合约;数字孪生(如Kraken的xStocks)要求1:1资产托管;原生数字证券则完全基于链上确权。其中Robinhood模式用户仅获得价格敞口,不享有底层股票所有权,资产安全性完全依赖券商信用。
首先,该产品功能完全可通过传统CFD(差价合约)实现,区块链仅充当营销标签。其次,其代币被限制在Robinhood封闭系统内,无法实现DeFi的可组合性。最关键的是,用户仍需100%信任中心化机构,与区块链"去信任"理念背道而驰。
针对24小时交易愿景,实际受限于传统股市闭市期间做市商无法对冲风险。而私募股权代币化更存在合规隐患,OpenAI等公司已明确否认与相关代币的关联。这类高风险资产通过SPV结构勉强上链,流动性极低且信息披露不足。
尽管当前产品创新性存疑,但Robinhood宣布将开发专属Layer2区块链的规划,暗示其可能分阶段推进传统金融与Web3的融合。这场营销先行、技术跟进的策略,或将成为观察传统机构入局加密领域的重要样本。